非遺體驗樂趣多 傳統技藝感悟工匠精神

來源:  江南都市報     |    日期:  2025年09月12日     |    制作:  周章云     |    新聞熱線:  0791-86849110

  本報訊 邰貴新、全媒體記者章娜攝影報道:把素白團扇浸入漆水,提轉之間浮現獨一無二的流彩紋路;陶土在指尖旋轉逐漸成型,猶如知識在手中傳遞塑造未來……9月10日,南昌市汽車機電學校教師節慶?;顒蝇F場,漆扇、投壺、古裝造型、扎染、陶藝等非遺體驗區前排起了長隊。歡聲笑語中,教師們暫時放下粉筆,拿起工藝工具,在傳統技藝中尋找與教育家精神的奇妙共鳴。

  “看,就像教育,每一把漆扇都是獨一無二的。”機電部教師萬嘉萍舉著自己剛制作的漆扇說,“漆水與水的交融不可預測,正如我們面對每個不同的孩子,需要因勢利導,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。”漆扇區最受歡迎,教師們沉醉于大漆在水面形成的千變萬化圖案,正如教育家精神所倡導的——因材施教,讓每個學生都能綻放獨特光彩。投壺區內,數學老師們爭相計算拋物線與命中的概率,體育老師則研究發力技巧。“中了!”歡呼聲此起彼伏。這項古老游戲不僅帶來樂趣,更讓教師們體會到“有的放矢”的教育智慧——如教育家精神所要求的,教育要有明確目標與方法。扎染區里,布料被捆扎后浸入染缸,拆開后呈現意想不到的圖案。“教育不也是嗎?”美育教師萬琴感慨道:“我們為學生提供環境和條件,最終他們會還以驚喜。”活動現場,教育家精神不再抽象。漆扇的包容、投壺的專注、扎染的創意、陶藝的塑造力——這些非遺項目所蘊含的工匠精神,與教育家提倡的“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實學識、有仁愛之心”不謀而合。“今天我們是學生,體驗學習的過程,這讓我們更能理解學生。”青年教師魏吳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。

  值班編輯:章娜

  值班審核:金路遙

  值班編委:郭寧



一鍵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