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網癮有多大系列報道(二):誰在精準“收割”我們的父母?
來源: 江南都市報 | 日期: 2025年10月15日 | 制作: 肖琳琪 | 新聞熱線: 0791-86849110
有公司冒充權威媒體 假專家“話療”套走老人養老錢 調查顯示超四成受訪老人有購買問題保健品經歷

老人通過直播間購買的“保健”產品。

還未拆開在直播間購買“養生產品”。

老人在直播間里購買“熊膽粉”。
本報全媒體記者在走訪中發現,有的老人相信直播間里說得頭頭是道的“專家”,不光把“專家”的話當成絕對真理,記了厚厚幾本筆記,甚至花8萬元購買“秘方”保健品;還有的老人在“健康顧問”的勸說下,不僅花1.8萬余元購買了3臺遠高于市場價的“艾草坐熏桶”,還在對方“手把手”指導下辦理了“網貸”,每月要用養老金還貸款,連基本生活都成了問題……
“老年人手機網購行為”問卷調查結果顯示,在315份問卷中,約八成受訪老人曾接到詐騙電話,超四成老人有被拉入養生產品推銷群、購買保健品的經歷。
文/圖 劉志洲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李巧
有公司打著權威媒體旗號賣貨
“我家是‘3室2衛’,現在有一間衛生間堆滿了快遞盒,她一天少則四五個,多則十幾個快遞,整個家都快變成倉庫了。”周女士告訴記者,母親萬女士今年已經84歲了,她為了學習柔力球而進入直播間,卻為兌換免費禮品沉迷其中。如今,她的房間堆滿了從直播間買來的各種商品,衛生間里更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。
“我媽媽總覺得在直播間里購買的折扣商品都是撿了‘大便宜’。”周女士指著那些來路不明的保健品說,在名為“溫暖萬里行北京觀燦”的微信公眾號直播間里,母親萬女士在短短兩個月就購買了33件商品,包括手鐲、艾草泡腳包、足浴器等,總價6000余元。“這些商品大多包裝簡陋、做工粗糙,是典型的‘一眼假’商品。”周女士說。
為向直播間里的老年群體推銷產品,“北京觀燦娛樂有限公司”對自己的身份精心包裝:不僅將微信群改名為“溫暖中國”,自詡“溫暖中國組委會”,聲稱正在舉辦“溫暖中國行”活動,更向群內200余名老人發送私信,聲稱“人民日報智能內容產業基地”“中國交通廣播”等權威媒體是活動主辦方,極具欺騙性。然而,記者核查發現,上述媒體從未在報道或官方網站上提及與“北京觀燦娛樂”的任何關聯。
據了解,“北京觀燦娛樂有限公司”成立于2023年3月,注冊資本為100萬元,社保參保人數為0人。
老人被直播間假專家“圍獵”
72歲的黃先生天天在直播間里聽養生講座,把“專家”的話都當成真理,不僅記下厚厚幾本筆記,更花費近8萬元購買“特效秘方”以強身健體。女兒小黃無奈地說:“我父親那幾本筆記,上面記的壓根不是養生知識,全是直播間里‘專家’鼓吹的,吃了他們賣的藥,身體能獲得的種種‘好處’。”
今年2月,黃先生在某短視頻平臺被一個自稱“中醫世家傳人”的“專家”吸引,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留下了聯系方式。在“聽課做筆記,領5元紅包”的獎勵機制下,黃先生認真記錄諸如“降血脂療法”等所謂養生秘方,其認真程度,還讓老人在直播間獲得了“學習標兵”稱號。
在直播間學習7天后,課程突然“變味”——這名“中醫世家傳人”開始向黃先生等忠實觀眾推銷降血脂等一系列產品。在對方話術誘導下,黃先生在直播間陸續購買了6盒保健品??墒?,小黃隨即發現,父親購買的保健品既無“藍帽子”標志(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的保健食品標志),也沒有產品信息和批準文號,意味著這些所謂的保健品實為未經國家認證、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“三無”產品。
既然已經發現花錢買來的保健品是“三無”產品,黃先生為什么還要在直播間里繼續聽講座、不斷買東西呢?小黃說,在察覺異常后,他們子女已經勸說父親別再花這“冤枉錢”??墒?,直播間運營方在發現黃先生退出后,竟然還安排專人打電話將老人“勸返”。
“他們對我父親說:‘老人家,退休金要花在買健康上,這才是真智慧。’”小黃無奈地表示,父親在對方話術的激勵下又重回直播間,繼續購買其推銷的高價“三無”產品。
小黃查詢付款記錄后發現,今年2月至9月,其父黃先生已為降血脂、熊膽粉、甘露熏泡包等所謂“秘方”養生產品,累計支付近8萬元。
記者調查發現,打著“秘方”招牌,兜售所謂特效藥的套路在網絡上層出不窮。一個名為“范賀淇”的微信視頻號為推廣一款名為“骨絡精華丹”的保健品,在視頻中宣稱其能“分鐘止痛”“可取代所有激素藥”,還表示該保健品對痛風、股骨頭壞死等疾病也能做到“三到五天見效”……這些夸大其詞的宣傳,對信息辨別能力較弱又求醫心切的老年人極具誘惑力。
本報的問卷調查顯示,有135名老人曾通過手機購買保健品或健康產品(占比42.9%),其中141人系在直播間促銷時購買,62人系受社交群聊“老師”推薦影響而購買。實際上,老人在非官方渠道購買的所謂保健品,既沒有“藍帽子”標識,更沒有獲得藥品批號,因此都是成本低廉、難有功效的普通產品。
刷視頻刷出萬元保健品“分期”
今年以來,南昌市69歲的張女士每月3600元的養老金,總是在到賬后就被全部取空。她的養老錢,全部都花在了分期付款的養生產品上。
“來聽課就送雞蛋、土豆,還能參加免費聚餐。”去年11月,老人在手機上看小說時,偶然刷到一則“免費聽養生課,還能領大禮品”的彈窗廣告,就此成為網絡某養生品牌“健康顧問”的精準客戶。在“健康顧問”的熱情邀請下,張女士還前往東湖區某地參加了線下“改善體質”課程,從此成為該品牌的忠實客戶。
“‘顧問’說,產品不僅可以根治婦科病、治療‘宮寒’,促銷力度也很大,機會難得。”張女士告訴記者,當時她在“健康顧問”的鼓動下,售價為6180元/臺的“艾草坐熏桶”,她一口氣購買了3臺,作為自用和分贈親友。每月養老金不足4000元的張女士,為了支付這筆1.8萬余元的費用,還在對方的指點下辦理了“分期付款”。從張女士提供的分期賬單來看,目前已還款15450元,仍有3090元待還。
記者調查發現,在各購物平臺上,類似功能的坐熏桶單價多在65元到200元區間。相比之下,“健康顧問”向張女士等人推銷的這款6180元/臺的“艾草坐熏桶”,遠遠高出市場價格。
記者發現,張女士背負上萬元債務,正是由于對方“手把手”指導老人辦理了分期付款,從此背上了“網貸”。商家正是利用了老人對手機“網貸”不了解、金融風險意識不足的弱點,不僅讓她購買了高溢價商品,而且還因此額外承擔了一筆不菲的利息。
“像婦科問題,病因復雜,不可能簡單通過‘坐熏’或熱敷治愈。”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主任王慧民認為,盲目使用坐熏類產品,不僅容易造成皮膚低溫燙傷,還可能降低自身免疫力,反而可能讓炎癥更嚴重。王慧民提醒:身體一旦出現不適,最科學、安全的選擇是立即前往正規醫院就診,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。
值班編輯:傅藍天
值班審核:周艷華
值班編委:傅愛華